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玄武山的“重光”大庆

日期:2009-05-23    阅读: 次   来源:碣石在线    录入员:曾弘真    查看全部评论

高跷舞

舞鳄



游行队列

庙会人海

  玄武山规模最大的娱神活动,是北极玄天上帝重光(亦称佛祖重光)大庆。“重光”,即神象装金之后再行开眼。人们认为,这位尊神重光之后,会神光焕发,神威更大,能够更有效地驱邪镇煞,造福于他的炉前弟子,所以千家万户都把“重光”作为欢庆的最大的节日。“重光”开始于玄武山已经成为宗教名山,信徒遍布海内外,香火十分鼎盛的光绪丙申年(1896年),即光绪二十二年。此后,每隔十年举行一次。每隔十年,干支纪年的天干,总是“丙”字,故有逢丙年“重光”之说。年份定在丙年,具体月日,则每届不同,由当年的玄武山总理偕同德高望重的绅耆,预选几个黄道吉日,在玄天上帝上炉前,通过杯卜择定。预选的吉日都处于农历十一月或十月下半月,择定的日子当然也落在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举行大庆确实适宜。一、经费容易筹集。此前三、四个月,是渔、农、盐、商等各行各业的旺季,这时,大家手头宽裕,钱拿得出手。二,有利于群众参予。晚造收割完毕,渔农业的大忙已经过去,广大群众可以腾出时间参加各项庆祝活动。三、筹备工作好安排。活动的项目多,要求高,而开始筹备一般是在清明节以后。如果“重光”定在秋季,时间太紧迫,推到农历十二月,则年关头逼近,难免分心,所以,定在这段时间是最佳的选择。
  “重光”大庆一连三天,白天有各种民间歌舞和游艺表演;晚上由各剧种的名牌戏班演出。各村各社凡有条件组建文艺表演队伍的,如东埔村、新绕村、桂林村、望海楼村、汕埔头社、豆井社、观音堂社、西门社、向北卢社、猪仔街社、海王社、十字街社等,都各自组建文艺队伍。凡没有条件的,如处于商业区的鱼街、菜街、果子街、东门头和米街以及南门口的渔船财主等,则集资请戏班演出。有的村社除了组建文艺表演队伍,还加请戏班演出;也有些村社认为自己的文艺表演队伍比不上人家,另从外地请来潮州大锣鼓班、昆牌子班或者高台景等游艺,来加强阵容。玄武山总理馆要协调全镇的演出,如白天表演的各村社队伍排序,晚上各戏班演出地点的合理分布等,并要负责玄武山戏台及其偏棚(即在戏台旁边不远处搭建草台)的演出事务。每个村社都有几位理事,其中一位称首事(也称总理)。首事和理事都要为准备工作忙好几个月。像十字街这样建国前只有三几百人的小社,在丙戍年(1946年)那一届“重光”大庆,便有潮州大锣鼓班、昆牌子班、舞狮灯以及高台景等好几种游艺,要筹款,要组织排练,要购置服装、乐器,还要请匠师制作各式道具,作为首事、理事,工作相当繁重。各村社的首事和理事不仅忙,如果资金筹集不足,入不敷出,还得自己掏腰包。因此,家资不殷实的人当上首事或者理事,要养几头猪,做赔钱的准备。全镇投入有关准备工作,有几千人众。他们都以此为幸事,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满怀热情。
  到了“重光”前夕,整个碣石内内外外都是盛大节日的景象。大街小巷,屋里屋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这里的人家有天天擦洗地板的习惯,这时候不仅地板,连墙壁、屋顶也已经细心拭擦。所有家私,即使是粗木器具都擦洗得纤尘不染。巷边墙角的垃圾全部清除,阳沟暗渠该疏浚的都已经疏通。男人都剃头,女人都挽了面,凡能力许可的都购进了时新的衣帽和鞋袜。每家每户都着意陈设,殷富的人家厅堂挂上字画,摆设古玩、盆栽。家家大门都悬结红彩,高挂大红灯笼,张贴红对联。对联内容都是欢庆“重光”,预祝家庭或地方兴旺之类。通衢大道,每隔一二百米搭起精致的牌楼。牌楼的横额和两边,都挂上“火联匾”。“火联匾”是以竹子扎成长方形框架,外粘上透明的白纸,再贴上红色的精美刻纸。刻纸的图案有的是蝙蝠、鹿、麒麟、狮、象,有的是鳄鱼、鲤鱼、虾、蟹,有的是牡丹、红梅、芍药。它们烘托着中间颂扬神恩欢庆“重光”的联语。“火联匾”内可插点蜡烛,晚上,烛光透现,颇具雅趣。从菜街、鱼街直到果子街、米街都加以装扮,名曰“彩街”。以厚白布作篷,搭盖在离地面六米左右的高处,遮盖住长几百米的街面。布篷里面装饰各种图案和纸花,街两边摆设各式的花卉盆栽,临街的商店都张灯结彩。各村各社的节目排练密锣紧鼓,管弦之声处处可闻。海内外的香客许多已经先期到达,他们不同装扮,不同口音,在已经彩扮了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开始汇成人流,这又增添了本来已经很浓的节日的气氛。
  举办“重光”大庆,碣石百姓认为不仅可以表示对玄天上帝的虔诚,以求得到他们更多的保佑,还可以借此展示碣石风采,为地方赢来荣誉,所以,对于海内外的香客,表现出比平时更多的热情。一直到1949年,全镇人口不足三万,而在“大庆”期间涌进来的香客,多达三几十万。每家每户都挤满亲友,一再加设床铺也不够住宿,但都尽量使客人满意。大街小巷,广场阔地,人头攒动,挨肩擦背,彼此碰撞的事不少。一旦发现要发生纠纷,上了年纪的当地人立即上前劝解。香客都为敬神而来,一提到这是玄天上帝的喜庆日子,他们的纠纷也很容易消解,所以秩序良好,打架斗殴未见发生。这便使欢乐,热闹之外,又多了一层祥和的气氛。
  “重光”大庆,一连三几个晚上,岭东闽语地区的正字戏、潮剧、外江戏、西秦戏、海陆丰白字戏以及木偶戏,皮影戏等,名班荟萃,争奇斗艳。玄武山、军城隍、都督府和东关,北关等五座戏台,演出正字、西秦、外江;较武扬、后山头、南门口、魁星亭前,汕埔头角等处,分别搭建草台,演出潮剧、白字、皮影、木偶,参加演出者有十多个戏班。依惯例,由皮影先开锣,接着正字擂起(三报鼓),其他剧种戏班跟随着开演。观众有固定的,也有流动的,流动的观众(大多是青少年)汇成条条人流,哪里演出精彩就向哪里涌去。各戏班展开了竞赛,都推出最好拿手的剧目来争夺观众。观众最活跃的首推潮剧,潮剧是整个演出的热点。
  玄天上帝重光,开始于光绪年间,这正是潮汕兴旺发达的时候。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潮州、汕头先后开辟为通商口岸,潮汕一带,内外贸易有所发展,原有城市不断扩大,又增加一些新兴城镇,在这一带,地位本来不如正字、西秦、外江的地方方言剧种潮剧,由于受到城镇市民的欢迎发展很快,影响渐渐超过他们,到光绪年间成为潮汕的最大剧种。光绪以前,潮剧已经到碣石演出,光绪以至民国以后,随着潮剧唱腔的创新,表演的丰富,服装化妆逐渐现代化,舞台装置出现电光、水景和火景,它在碣石越来越受欢迎。老正兴、老源正、老一枝香、中一枝香,老正顺香、老赛宝、三正顺香、老梅正、老赛桃、老玉梨、老怡梨等潮剧著名的和比较著名的班社,都曾经多次来碣石演出。随着潮剧影响的扩大,碣石人也组建潮剧子弟班。1921年,东门头施楚生组建“普梨园”,1922年,诗书社由林协发起,组建了“福祥斋”,草街社曾豪夫组建了“乐同春”,1935年陈天河组建了“锦江艳影”。从第一届“重光”开始,历届“重光”,都不惜重金往潮汕礼聘潮剧名班。1946年这一届,来演出的有老正顺香,老玉梨、老怡梨以及老赛宝、老源正等六七班社,在各剧种中班社最多。老正顺香搭棚于后山头,观众挨挨挤挤,有二万以上。老玉梨、老怡梨在较场演出,两个戏棚遥遥相对。前者演《绛玉吊棵》、《吴汉杀妻》等剧,后者演《司马强复国》等剧,彼此都拿出最好的剧目来斗戏。这里原是清代碣石镇的校武场,可供千百官兵纵横驰骋,跑马射箭的,但因为观众太多,仍令人有狭窄之感。如潮水的观众时而涌向怡梨,赞赏生、旦的唱工,时而涌向玉梨,为它的新奇的电光和水、火景喝彩。第一天晚上,两班一直斗到天亮,观众也一直看到天亮,天亮以后他们还要斗下去,当地绅耆于是出面调停,分别登上两座戏棚,同时燃放鞭炮,硬劝他们收锣歇鼓。这时候,观众才离开戏场。
  正字戏由于语言深奥,艺术上又故步自封,生、旦戏越来越不如潮剧,所以,在历届的“重光”大庆中,只好靠大锣大鼓伴奏的武戏去吸引观众。它不仅受到潮剧巨大的挑战,西秦戏也渐渐成为它强劲的对手。西秦戏植根于海丰和陆丰两县,唱腔道白均用中州官话,主要声腔有正线、西皮、二簧以及昆曲小调。正线是西秦戏本腔,近似徽调,著名的剧目有《三官堂》、《哭监写状》、《上京连》、《沉香打洞》四大弓马戏,《封神传》、《隋唐传》、《后五代传》、《宋传》四大传戏以及《二度梅》、《李旦走国》等。道、咸丰间海丰举人黄汉宗曾写竹枝词赞誉:“十月山村人谢神,梨园最好唱西秦;声容近数兴华旦,不许东施强效颦。”西秦戏很早就来到碣石。北关帝庙戏台的墙壁,曾留有用毛笔书写的,“丙子顺泰源”演出的剧目和演员名单。据考。“丙子”是嘉庆廿一年,“顺泰源”是西秦戏三大老牌名班之一,当时的演出剧目有“打金枝”、《锦香亭》、《贵妃醉酒》等。嘉庆以后,西秦戏在碣石一带的影响慢慢扩大,军城隍庙每年一个多月的神诞戏原演正字戏,清末以后,有时不演正字戏而由西秦戏演出。到抗日战争前后,西秦在这里演出的次数已经超过正字戏。玄武山农历三月的神诞戏,一向为正字戏所垄断,1943、1944一连两年,西秦突破了这种垄断,它的庆寿年班同正字戏班同台合演。在“重光大庆十多座戏棚中,玄武山戏台称为正棚。正棚本来非正字戏莫属,1926年这一届“重光”大庆,西秦顺泰源班取代正字戏登上了正棚。在此后的“重光”大庆中,西秦戏的观众都是呈上升趋势。
  外江戏(汉剧),声腔有二簧,西皮和少量昆曲,表演艺术丰富。约于同治间从潮州来碣石献演,便以其戏雅驯,曲调朗悦人,受到当地上层社会的喜爱。老三多,老福顺,荣天彩和新天彩等名班,曾多次在东关戏台献演,名角乌面达(姚显达)、红面玉(陈隆玉)的演技为观众所啧啧称赞。从清末到民国十二年,每一届的“重光”大庆,都礼聘外江戏名班演出。此后,它在潮州衰落,活动基地转移到嘉应州,相距遥远,加以战乱频繁,它便不再在“重光”大庆中出现了。海陆丰白字戏,说海陆丰福佬话、唱白字曲。建国以前的戏班,都属“半夜返”。当时演戏大多从天黑演到天亮,他们上半夜演正字戏(主要演武戏),下半夜才转演白字戏,实际上是正字戏和白字的合班。他们常常在农村、渔村演出,因此许多农民,渔民都会唱白字曲。《秦雪梅连》、《王双福连》、《祝英台连》、《陈三连》、《杨天梅连》、《肖光祖连》、《高文举连》、《崔鸣凤连》等八大连戏很受观众欢迎。木偶戏、皮影戏都不大受重视,然而每届“重光”大庆都少不了他们。好像一座大花圃里,少不了小花小草一样。木偶戏有来自潮州的铁箸木偶(即阳窗纸影),唱潮曲;有来自五华县的提线木偶,唱外江。皮影戏的班社则出自碣石附近的南塘圩等地,唱白字曲。木偶,皮影最活跃的观众是少年儿童。“开光”大庆,让不同的观众都可以欣赏到自己所喜好的戏剧表演。
  在演出戏剧的同时,在好些社庙门前,红灯高照,鼓乐齐鸣。建国以前,碣石还没有电灯,经彩扮的街道上,一盏盏的大光灯(光线最强的汽灯)照得如同白昼,每隔一段便有一班大吹牌子班演奏,有些大吹牌子班还表演倒吊底打(哨呐)以及顶大石,顶土砻、吞纸吐纸、吞火吐火等杂技。倒吊底打由著名的哨呐手表演,他双脚勾住悬挂在空中的麻绳圈,头向下顶着桌面,一口吹两把大哨呐,无论什么曲牌,是《收江南》还是《园林好》,都同站着吹一把哨呐一样,中规中矩,感情充沛。建国稍前,许耀林这项表演,最受观众赞许。
  “重光”大庆期间,一连三个晚上,碣石成了不夜之城,欢腾之城。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