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话说浅澳古炮台

日期:2012-02-03    阅读: 次   来源:碣石在线    录入员:曾弘真    查看全部评论

  浅澳古炮台遗址在碣石浅澳村西侧,离碣石镇约十二华里。古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同年在广东海丰县沿海共建了三所炮台,即中营浅澳炮台、左营东甘澳炮台和西甘炮台(雍正九年之前碣石镇属海丰县治)。中营浅澳炮台位于浅澳“城仔山”顶,因而当地人称其为“城仔炮台”。城仔山是一座临海山岗,周边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西南面临海处,海石交叠错置,鬼斧神工,险峻奇特,涨潮时,海水淹至山岗之下,海石之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天然险扼屏障。炮台依山设势建筑在山顶,面积约三百平方米,墙体用大石块、条石加三合土筑造,厚约二米,固若金汤。炮台东侧置营房十九间,守兵可在营房沿山坡小道登上炮台,监控大片海域,营房周围有用三合土舂筑的护墙,护墙面海处设炮眼。炮台的火力装备有二千五百斤和一千斤大炮各二尊;营房装备六百斤、五百斤、四百八十斤、四百六十斤大炮各一尊,这八尊大炮编织成远近高低猛烈的交叉火力,踞高临险,壁垒森严,威镇海疆。在清代兵防地位上有“险要水讯”之称;驻守炮台的兵力有马步战守兵共五十二员,由碣石总镇府派出千总和外委千总各一员任指挥。官方例定,炮台在每年正、九两个月备足火药、炮子(铁丸、犁头生铁片等尖锐之物)会齐州、县、镇府文武官员亲临现场视察、演练、试炮,然后据情具报上司。如遇镇府将备因驻扎防务路途较远或州、县文官因公出差无法到现场时,则由炮台千总会同留守人员进行演练、试炮、具报。
 
  道光十九年秋(1839),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林则徐视察广东沿海炮台防务时,指挥将中营浅澳炮台重新加固,换置了五千斤和一千斤大炮各二尊,并题下“苍海恩波”匾额悬挂于炮台东侧的天后宫内,借以鼓舞士气。1840年6月,炮台守军同当地民众凭借炮台屏障发挥炮火威力,同仇敌忾击溃了企图侵犯碣石的英国水军。
 
  两广总督杨琳(满洲人,字玉峰,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十二日)<1716、11、25>至雍正元年八月十一日<1723、9、10>以两广总督专管广东总督)曾为广东沿海各炮台写了一篇综合评述《炮台序》,在提及浅澳和东、西甘澳等炮台时,有“……悉系一望渺茫,并无山岛遮隔,然贼船不能久停外洋,势必驶近内海劫掠商船,湾泊取水……系贼船来往必经之路,如各扼险把守,岂能飞越……”等赞语。
 
  浅澳炮台东南侧依次是威灵显应的天后宫、民风淳朴的浅澳村和神奇伟丽的田尾山。田尾山不仅海岬风光秀丽,有海底石景花园、无头观音石、关刀石等,而且流传着很多神秘而美丽的传说,如十八舢板、蝙蝠洞、凤地的故事等,著名的古墓葬“韩信点兵”、“公背婆”点缀其间。考古工作者曾在田尾山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石镞、石锛和硬陶片,据说洞穴中还存在三国时期的碑记呢。炮台西北侧是宽阔的滨海沙滩,海边沙软,海面浪平,海底无污泥和漩涡暗流,是一个天然的海滨浴场。

  人间如梦,三百年过去,昔日坚守古炮台的勇士们在炮火硝烟刀光剑影中呐喊杀敌的壮烈场景已不复再现,唯有那大海涛声依旧,那炮台遗址和军营护墙残壁依然屹立,它们仿佛在向前来瞻仰凭吊的游人诉说和印证着那个时代曾经心痛曾经辉煌的故事;或许它们正在枉叹,那些功勋卓著的用上等钢铁铸造的大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竟然被那些头脑发热的无知之辈锯成小段砸成碎片而拿去“大炼钢铁”,使珍贵的文物变成了一堆废品;或许它们还在向人们寻问,那成千上万前赴后继在它们身边轮防战斗御敌功不可没的无名勇士们,他们究竟叶落何方魂归何处?

  注: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源于《清实录史料》和《陆丰县志》。在查看参考本镇编写的有关书藉时,对于浅澳炮台的记载引用了《陆丰县志》“康熙五十六年总督杨勘明题建”之句。但据查史料,没发现杨勘明其名,只有记载杨琳曾在同一时期任两广总督。据此推测,1‘总督“杨勘明”疑是杨琳之别名。2、旧时印书没使用标点符号,后人在引用旧书原句时可能将“康熙五十六年,总督杨(琳),勘明(亲自勘测定点)题建(拔款或捐款建造)”解为“康熙五十六年总督杨勘明题建”。上述情况只是笔者个人浅陋之见,姑且存疑,候再查核。

本文转自《卫城文苑》总第19期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