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瞻仰卫城保护神——碣石内城隍古庙概貌

日期:2011-09-20    阅读: 次   来源:碣石在线    录入员:曾弘真    查看全部评论

    在中华大地上,有城池的地方必然有城隍庙;而有城隍庙的地方,自然有成千上万的信众。城隍信仰起于周朝,迨李唐以降,城隍之神更为朝野所普遍信仰,后经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推崇,更是盛极一时。曾于明清两朝有过三次筑城经历的碣石卫也不例外。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六百一十九年)置卫后的碣石首次筑城,不久第一座城隍庙随之创建,是为军城隍,今称外城隍。逮至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三百四十年)清廷延旧制将碣石改卫为镇,弃明城择新址重建碣石卫城,此乃碣石第三次筑城。按照祀城隍神旧制,又在新建卫城(史称清城)南门东侧、总镇府衙署前又兴建一座城隍庙,庙宇坐北向南,庙前戏台背倚城墙,名为碣石内城隍都督府,为与明代城隍庙相区别,也叫内城隍,今全称为碣石内城隍古庙。

    随着历史的推移,曾经辉隍的明清两代碣石古城业已荡然无存,两座城隍庙也饱经风霜,以致一度面目全非。然而,卫城民众仍然牢记着城隍爷的无尽恩德,等待时机恢复圣庙。趁改革开放之东风,内城隍都督府于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岁十月十九日兴工复建,一九九八年戊寅岁九月十九日竣工,一九九九年丁卯岁正月十八日举行落成大典,内境主都督府大老爷暨一干神明开光晋殿。是时也,万民朝圣,合境欢腾。城隍信仰之根深蒂固可见一斑,卫城保护神之深得民心无容置疑。可以说,中国诸神信中历史最久、范围最广者当推城隍神。为什么千百年来城隍之神会如此深受爱戴呢?因为城隍大老爷是正义、忠正、廉明的化身,他保城护民、解灾除厄,他惩恶扬善、憎爱分明。无论有具体姓名与否,城隍神大抵由生前有政绩的地方官,国家的功臣、正直为人清廉为官者,终生行善为百姓做好事之人担任。而且历史以来,各处城隍,都有灵应记载。碣石内境主城隍大老爷,灵威赫濯,三百多年内,同样庇护着卫城这一方疆土和万千黎民。

    内城隍古庙一九九五年被碣石镇列为名城文物保护点,二零零三年被陆丰市文化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庙址在碣石南门口内马路尾。重新恢复的内城隍古庙,占地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七百多平方米,自西及东依次是戏馆、城隍庙、观音厅、僧房四个单体建筑,中间由三道一米多宽的巷路相接,使建筑个体彼此间若即若离,分中有合,形成完整的四合院布局。两侧红墙掩映在枝繁叶茂的古榕荫下,面前是广二十五米、深十米的大埕,濒临马路。城隍爷的大门,随时为治下的子民们打开着。自筹建庙宇开始,便由本地善人信士组成理事会,为庙宇的建设、管理以及各项民俗宗教活动的举办作出了不懈努力,使庙宇面貌焕然一新,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保护文物古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内城隍古庙的主体部份分两路进行,首先让我们仔细浏览一下城隍庙也即历史上庙宇的正称内城隍都督府。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穿斗式和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建筑,广七点九五米、深二十九点一米,面积二百三十一点三平主米。走进大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下、琉璃碧瓦间金光闪耀的山门殿正脊上双龙戏珠立体瓷塑,庙门上有“内城隍古庙”石刻,俩傍石柱上刻联云:“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此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走近庙门,登上两级石阶,大门两侧竖立石锣石鼓,门面上装饰着多幅石浮雕吉祥图案,古朴庄重;檐梁上有两对木雕金漆小狮子相对成趣。进入山门殿,首先看到的是,两扇门叶上有彩绘门神,神采飞扬,乃庙宇守护神也。东西靠墙分设神台上供奉的诸神;由外及内,东畔是速报公、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婆妈;西畔为迟报公、福德老爷、朱公、朱妈。殿顶悬“公正廉明”等三匾额与山面墙背上的悬匾“敬铭其德”相对照。连接二进是搭有拜亭的天井。天井的东南角供奉“天地父母”神位,坐南向北,西南角设有“鬼门关”,西北角设“孤魂台”,均向东;正东有门可通观音厅;中间安放香炉、供桌。

    走进二殿,分立两傍、手执不同刑具仪态勇武威严的八大班头给人一种气象森罗的感觉,东面神台上供奉黄班公、赵班公、张班公、吴班公以及六房相公尊神;西面供奉康班公、陈班公、洪班公、林班公以及先生公尊神。中悬“善缘果报”等两匾额。为加强大殿的庄严气氛,中间以川亭连接二、三进。川亭中间摆设香炉供桌,东西设置钟、鼓,分立“回避”、“肃静”两牌,西畔还供有龙头爷。三进是庙宇主殿,气象庄严肃穆。在“覆载群生”、明镜高悬”的匾额下,金碧辉煌的神龛上端坐威仪神武、灵光赫濯的内境主都城隍大老爷,尊神属级别最高的天下都城隍.在冥冥之中上达天庭、下至冥府、中及人间,如影随形,有求必应。管辖范围远远非止碣石本境。殿东供奉参事老爷、判官老爷尊神,殿西供奉议政老爷、刑判老爷尊神。后殿供祀常服的城隍大老爷和夫人妈圣像,左右分立两位阿姐(待婢,原有四位)神像,东西角分设“圣居”、“清池”,为大老爷、夫人妈寝居。都督府除庙内一干神明外,在碣石内还统领各社土地爷公和三山国王公。乾隆年间已有二十一社,今有二十四社。

    城隍庙东接观音厅,观音厅创建于乾隆中期,较城隍庙晚出,是一座二进院落,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建筑。庙广八点七五米,深十七米,面积一百四十八点八平方米。山门屋脊有双凤朝阳瓷塑,典雅美观。庙门顶有“慈云广覆”石刻,两边石柱上刻有“灵台颖悟,南海非遥,转念慈航即渡;慧日扬辉,西方自在,遐观法界皆春”门联。走进山门,有天井,东西两面有“紫竹”、“红莲”两个八角门,分别可通城隍庙、僧房,中有拜亭直通内殿,殿正中有端坐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圣像,塑金童、玉女形像分立两傍。分设佛龛于东西两畔,与观音同座向,居东是弥勒菩萨,居西乃达摩祖师;靠东墙处设座供注生娘娘神像,对面供监斋爷,造型生动,富有潮汕特色。殿中前后悬两匾,一书“莲座恩荣”,一书“惠泽远扬”,与山门墙背面上的石刻“渡世云梯”遥相映照。

    西连观音厅者,有僧房三间,历代为僧人、庙祝居所,庙中珍存的乾隆四十八年碑记有记载。现二间作理事会的办公和客厅,一间与斋姨居位。理事会现有成员近三十人,均奉公行善,义务奉献。东接城隍庙的是戏馆,外有埕广八米,深十八米,内有楼屋二层四间,这既是接待戏班的招待所、食堂,又是举行各种大型民俗宗教活动的临时餐厅。内城隍古庙除戏台外已恢复完整,庙宇落成十年来需演戏时,只能在庙前大埕搭起临时戏台,理事会为此初步做出因地制宜的打算,即把戏台建在马路的另一边,利用有限的空间把古庙打造得更加完美。

    在碣石镇内星罗棋佈的大小庙宇中,内城隍古庙最颇影响力,其举办的各项民俗宗教活动也颇有代表性。庙宇落成典礼以来,除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初一日演灯戏,以及农历五月初十日至六月初一日都督府城隍大老爷(五月十一日寿诞)庆寿戏、农历六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夫人妈(六月十三日寿诞)、观世音菩萨(六月十九日寿诞)庆寿戏等固定演戏庆典、祀典外,还奉道设坛打合境平安醮三次,去年及今年农历三月,联合广福寺启建二次连续七昼夜冥阳两利消灾祈福善度法会。内城隍古庙是碣石古卫城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保留了古卫城物质遗产,同时继承和发扬 。

    明清以为民俗宗教诸方面的许多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为研究明清时期碣石历史形态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有三千年历史、影响遍及神州大地的城隍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到民间的主要载体,它是一种精神,是人格力量的提升与神格化其理论基石是儒道释三教的交汇点,即善与恶、公与私、正与邪、义与利、好与坏的价值取向。城隍文化提倡做人要善良正直,利益社会;为官要公正廉明,造福苍生。而城隍神则是这一精神的完美体现者,以此昭示人间,体察万民。因此城隍庙又是一个传统伦理道德教化的场所,承载着教化民众的重任,直到今天和谐社会地构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