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墨写春秋蕴奇香——小记画家王秋奇

日期:2011-11-12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第一次见秋奇先生作画,是在我市今年“两会”期间,身为市政协委员的他在参政议政之余,与几位同为市政协委员的市美协会员举办了“笔会”,观者无不为他手指作画的精熟画技所感染。他点指落墨,几乎不假思索,山水、花鸟,勾勒点染,一气呵成。这里面除了长期实践所养成的扎实的笔墨技巧,就是与生俱来的非凡的艺术才情了。艺高胆大,秋奇先生做到了。当记者问他,怎么会想到用手指画画时,他笑着说:用手指画画,古人已有,只不过是跟着学习就是,没想到画出来感觉比用笔画还要好。他还告诉记者,不管用什么工具画画,关键要掌握用笔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只要有了用笔画画的基础,随便什么工具都能画出好画来。
  王秋奇的画,早期以学习岭南画派为主,后又从海派及粤东名画师处得益良多,心游甚笃。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画坛出现现代艺术思潮,他意识到,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应通视万里,吐纳万物,师古不泥古,走自己的路。他开始探索突破传统、超越传统的新路,他改变画风,对传统的笔墨色方面进行改进,大胆创新,在创作中对山、石、树、水、云、风、雪、冰、霜等多变的自然形态,以独特的多变手法着力表现。通过多年摸索,他的皴、擦、点、染、晕、刷、渲、擢、渍等法各有新意。他的画作兼工带写,泼洒自如,随缘任远,作品形式多样,立意新奇,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
  在文化沃土中成长
  陆丰碣石镇曾于明朝时设卫,它既是战略要地,也是文武交汇之处,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碣石民风淳厚,有高亢激越的正字大戏,有灵声远播的玄武山元山寺……碣石湾畔南溪水年复一年清汨汨的流入碣石湾,一个个沙洲上鹭鸶飞翔,一丛丛茅草随风起伏,景色迷人。这里的居民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也以自己的智慧回馈自然。他们把贝壳雕成饰品,把樟木板、铜板镂成花鸟虫鱼,用竹子编制成花屏,用麦杆草剪刻成花鸟山水画……碣石乡人好墨,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张贴用墨鱼烟书写的春联,现在这里更是被誉为“书画之乡”,这里有一个颇具规模的书画群体。王秋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1966年,16岁的王秋奇被招入碣石工艺厂做工。当时,碣石工艺厂的师傅们一把刻刀一束麦杆就剪贴成惟妙惟肖的名家花鸟画作,深深地吸引了王秋奇,使他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在工艺厂工作每日的工钱只有3角钱,这对当时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用来补贴家用无疑是可观的。已深深恋上画画的秋奇,每天用一半以上的工钱去买纸笔、颜料。以致完全不懂画画、老实厚道的双亲也颇有微词,说他是个“败家子”。但骂归骂,秋奇还是不改他学画画的初衷,白天在工艺厂做工,晚上回家就画画。秋奇天生聪颖,勤奋好学,加上得到当时工艺厂里不乏如谢黄河、卢锡鸿等画师的指点,很快就掌握了画画的基本技法,并在工艺厂学得一技之长。1972年,他被调进工艺厂设计室搞设计,这为他的画技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1976年,王秋奇参加了甲子、碣石两地工艺厂联合组织的绘画学习班请广州画家来上课,在画家们对绘画艺术的讲解中,秋奇更加进一步理解了艺术的本质。随后,他又参加了汕头地区组织的写生活动。
  从业余走向职业
  人首先得吃饭生存。秋奇虽然天生好画,但早期的他,不得不把画画当做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碣石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家里的眠床屏风、衣柜等时尚彩绘花鸟,王秋奇正好凭着逐渐成熟的绘画技能,利用业余时间揽下眠床、衣柜作彩绘的活,赚取点“外快”补贴家用。由于他做事认真、画技好,画出的花鸟总是活灵活现,而且速度很快,画一张眠床的所有屏风只须20分钟就完成,使他很快就成了乡邑受欢迎的画师之一,活儿越收越多。据介绍,最多的时候,他一天画了364台衣柜。接这么多的活,可以说,一方面大大的缓解了生活的窘境,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磨炼,使他的绘画技能一步步地提高。
  王秋奇不但在绘画方面有一技之长,而且颇具“生意头脑”。改革开放后,他自己办起了工艺厂,做起生意。因为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作保障,当年他们生产的工艺扇、蝴蝶等颇受顾客的欢迎,产品畅销海内外。据他粗略统计,经商十年,每年均能赚上十万元左右。后来,工艺厂生意逐渐走下坡路时,他又转行到深圳搞室内装饰工作。虽然数年来,不断为生意、工作奔波,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艺术的追求,几经奔波,于2003年生活上渐得宽裕后,他毅然放弃有机会能让他赚更多钱的职业,选择回到碣石做起了“职业画家”。
  宝剑锋从磨砺出
  30多年来,王秋奇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辛勤耕耘,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各地慕名求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在汕尾地区,不管是政府机关单位,还是个人私宅,经常能见到挂着王秋奇的画作。
  2004年和2005年,他先后在广州南方书城和深圳古玩城成功的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很大的反响,得到书画同仁的认可和好评。今年4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在广东画院为王秋奇和我市另两位美术家刘克武、陈孝能及肇庆市的一位美术家赵建中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水墨国画专展,也取得了成功,好评如潮。“其作品以古为新,散笔闲逸,自然平实,简朴浑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秋奇的指墨画,格调高逸,无拘无束,随意用墨,简约赋色,足见其手指功力之高超。就格局效果而言,秋奇能以心造境,不落陈套,既得前人名家风范,又能显示出王氏的独特手法,人品画品,跃然纸上,皆令人景仰……”著名画家许固令对王秋奇的画予以很高的评价。山水画家马流洲看了王秋奇的画后感触很大,他说:王秋奇的画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创新的东西,且富有情感,他是带着情去画的……此外,著名画家郭莽园、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广东美术馆展览总监蔡宝略等人也对王秋奇的画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个发展势头很好的画家。面对赞誉,王秋奇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自认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告诉记者:专家们的点评,让他受益颇多;专家们的鼓励,让他信心更足。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须继续努力,向老前辈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王秋奇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于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他还很注重画外功夫方面的修养,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具有较好的学力,看他在画作的题款就可见一斑。他很谦逊地告诉记者说,自己早年因家庭原因读书不多,只能靠平时加强学习,他知道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是没法画好画的。所以文学、诗词等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此外,他还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钓鱼、种兰花,到山上挖树根栽盆景,到山溪河流找各种形态各异的石头。他还秉承了海边人的胸怀和气质,为人处世,谦和敦厚,不张扬,不浮躁,甘于寂寞,这使他的画也自然而然的有了这种气质的蕴涵,挥洒间尽见风骨性情。
  如今,王秋奇还担起碣石湾书画社的重任,为家乡的书画艺术、文化建设,不留遗力的奔走着。家乡的南溪水依旧年复一日的流淌着,王秋奇还依然穿梭在碣石的大街小巷,在属于他的艺术天地中,不停地为他的墨砚添加些许清澈的南溪水,画他的花鸟山水。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